
手機號碼:18516712219
地 址:上海市普陀區金沙江路1006弄1號5樓E/F室
巖心孔隙度測量的5種主流方法:原理、優點及適用場景?
更新時間:2025-09-09 點擊次數:63次
巖心孔隙度是衡量巖石儲集能力的關鍵參數,其測量方法多樣,不同方法原理各異,在精度、適用場景上各有優勢。以下是5種主流方法的對比分析。
1.氣體膨脹法(波義耳定律法)
原理:基于波義耳定律(P_1V_1=P_2V_2),將巖心放入已知容積的樣品室,抽真空后充入高壓氣體(如氦氣),通過測量氣體膨脹前后的壓力變化,計算巖心孔隙體積,進而得出孔隙度。
優點:精度高(誤差<1%),對巖心無損傷,可測量小至毫米級的巖心樣品;氦氣分子小,能進入微小孔隙,反映真實孔隙結構。
適用場景:實驗室常規巖心孔隙度測量,尤其適用于致密儲層(如頁巖、致密砂巖)或需要高精度數據的科研項目。
2.液體飽和法(水/油法)
原理:將巖心飽和液體(水或油),通過測量飽和前后巖心質量差,結合液體密度計算孔隙體積,再計算孔隙度。常用液體為水(測量總孔隙度)或油(避免黏土膨脹干擾)。
優點:操作相對簡單,設備成本低,能直觀反映巖石對液體的容納能力。
適用場景:常規砂巖、碳酸鹽巖等親水性巖石的孔隙度測量;適用于現場快速估算或對精度要求一般的實驗室分析,但不適用于強憎水巖石(如某些頁巖)。
3.核磁共振(NMR)法
原理:利用氫原子核(質子)在磁場中的弛豫特性,巖石孔隙中的液體(水或油)含氫原子,通過測量弛豫時間(T_2譜)反演孔隙大小分布與總體積,計算孔隙度。
優點:無損檢測,可同時獲取孔隙大小分布、滲透率等信息;對不同流體(水、油、氣)敏感,適用于復雜儲層。
適用場景:油氣藏評價中孔隙度與儲層物性參數的同步測量,尤其適合含黏土或裂縫的儲層,以及需要多參數分析的科研與生產。
4.微CT掃描法
原理:通過X射線對巖心進行高分辨率三維掃描,重建巖心內部結構圖像,基于圖像中孔隙與巖石骨架的灰度差異,計算孔隙體積與孔隙度。
優點:無損、可視化,可獲取孔隙的三維形態、連通性與空間分布,分辨率可達微米級。
適用場景:非常規儲層(如頁巖、碳酸鹽巖縫洞儲層)的微觀孔隙結構研究,或需要高精度三維數據的科研項目,但設備成本高、分析耗時。
5.壓汞法
原理:通過高壓將汞壓入巖心孔隙,利用汞與巖石的非潤濕性,測量不同壓力下汞的注入體積,結合毛細管壓力公式計算孔隙大小分布與總孔隙體積,進而得出孔隙度。
優點:可測量微小孔隙(納米級)與大孔隙(毫米級)的分布,獲取孔隙喉道半徑信息。
適用場景:研究巖石孔隙的連通性與喉道特征,適用于儲層物性精細評價,但汞有毒,操作需嚴格防護,且對小孔隙(<10nm)測量誤差較大。
這5種方法從不同角度測量巖心孔隙度,科研與生產中需根據巖石類型、精度需求及分析目標選擇合適方法。